201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广大考生终于从巨大的考试压力中解放出来。但这种骤然间的解放可能使得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考生的情绪容易被家长忽略,约有20%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专家提醒考生要预防放纵、抑郁、迷茫、焦虑四种不健康心理。
不健康心理之一:放纵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生活规律全被打乱。觉得自己大功告成,不管不顾地邀同学吃饭,一醉方休者有之;深夜网游拼杀,漫画图书恶补者更有之。失度的玩乐,会引发多种问题,比如导致考生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难以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
调适处方
考生在高考后放松理所当然,但一定要适度。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积极参加运动,爬山、打球、游泳等,既能玩得很开心,又能很好地锻炼身体。
同时,专家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备战未来学习。首先,可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入大学之前的一些准备,如向大学在读的一些亲戚朋友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专业选择的谋划甚至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再次,也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学习驾驶等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
不健康心理之二:抑郁
对着试卷答案,一部分考生可能会感觉自己考得不够理想而郁郁寡欢。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实施轻生行为。
专家提醒家长们,应该在考后教育中唱主角,及时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化解心理压力及负担,并作出正确的引导。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帮助他们做好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同时,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
不健康心理之三:茫然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自己陷入一段真空状态,无所适从,时常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对于相当多在高考前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高考后的假期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高三毕业生要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从中学到大学、从青少年到成人的转变。李晓屏表示,高考过后,有很长一段缓冲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学生都会找事情去做。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志愿填报和补录等重要的时间段和时间点。
建议高考后,考生可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活做准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兴趣班或培训班。当然,考生也可以找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和同学,一起交流心得、感受,从各自的经验中学习有益的东西,为充实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不健康心理之四:焦虑
高考成绩揭晓后,部分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将面临许多压力,有可能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出现“自闭症”现象,整天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愿见人。这些考生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由于长期情绪低落引发抑郁症。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们,对于考试过程不理想或者发挥失常的考生,家长要直接坦率地与考生交流对考试成绩的认识,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些擅长的事务,在他们做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以帮助他们摆脱考后失意的阴影,走出失落。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未来行动的规划和具体的计划并马上行动起来,让他们感觉到前途仍然是光明的,只要努力,自己同样能成功。